查看原文
其他

许知远:一个局外人眼中的“中国危机”

许知远 大家-腾讯新闻 2019-11-17



瓜皮帽,山羊胡,鼻梁上架着圆眼镜,神情温和、淡然。在《中国内部的危机》上,我看到了他的照片,一眼望去,就像清末江南镇上的某位教书先生,随时可以摇头晃脑地引用《大学》与《中庸》。


忘记了是在新加坡的某家书店,或是亚马逊网站上,我买到了这本200余页的小书。封面上的肖像也正是作者林文庆,英文拼作Lim Boon Keng


林文庆(Lim Boon Keng,1869年10月18日-1957年1月1日)


购买它源于对于中国近代变革者的兴趣。百日维新失败后,康有为、梁启超逃离中国。与历史上壮志未酬的改革者的命运不同,他们没有死于牢狱或愤懑,反而成为第一代流亡政治家。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中,他们创办报纸、学校、社团,筹集资金、传播理念、发动起义,直接参与中国内部的政治纷争。他们不仅是一介书生,还是个由蒸汽船、铁路、电报、报纸驱动的全球化浪潮的冲浪人他们将散落在横滨、槟榔屿、墨尔本、旧金山与温哥华的裁缝、橡胶园种植工、矿工、洗衣匠与餐馆老板,发展成一个全球组织的会员,启蒙他们的政治头脑。


新加坡是这个全球网络中的重要一环。1900年初,康有为抵达此地,以它作为自立军起义的指挥中心,这场起义以帮助光绪皇帝重获权力为目标。在这群改革者心目中,只要年轻有为的皇帝从慈禧太后手中抢回这权力,就能推动中国改革,帮助这个古老文明重获富强。


在这个热带港口城市,康有为受到两位年轻的当地领袖的热情接待。26岁的邱菽园是一位富商之子,他生于福建澄海,在新加坡度过童年时光,父亲执意让他接受中国教育,他14岁再度返回家乡,15岁考上秀才,21岁中举人。康有为、梁启超在1895年的北京策动公车上书时,他也是联署的举人之一。尽管与康并未谋面,在返乡途经上海时,他买到了刚刚出版的康有为的殿式策以及四次上书,对他大感钦佩。当父亲于1896年去世后,他继承了巨额财产,成为了新加坡华人社区中独一无二的人物。在由劳工、小店主、贸易商构成的华人社区中,他拥有举人的功名,同时是一名富豪。他的思想与生活方式,都在这个殖民地城市成为一种景观。他吟诗作赋,崇拜龚自珍、王夫之与黄宗羲,与内地的文人保持着密切的交往,他创办《天南日报》,呼应中国的维新运动,他也纵情声色,为了庆祝自己的25岁生日,他找来中西乐队,近百名青楼女子——粤妓、闽妓、星妓、日妓——前来助兴,豪掷万金。


另一位则是林文庆,比丘菽园年长5岁,他的祖籍亦是福建澄海,却来自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比起丘纯粹的中国传统,林是第二代土生华人,爷爷与父亲都娶了当地的马来妇人,这样的家族被称作“峇峇”。他们更是英国统治者拉拢的对象,用以对抗数量庞大的华人社群。自莱佛士在1819年发现这个港口以来,它就吸引了来自福建的大量移民。10岁时,林文庆进入莱佛士学院。这家书院多少以这个城市的创建者莱佛士的初衷,它要成为“改善马来半岛及周边区域的道德和智识”的中心,伸直辐射到“澳大利亚、中国、日本和太平洋诸岛”。18岁时,他考取首届的女皇奖学金,前往爱丁堡大学。在苏格兰,他发现了自己的矛盾身份。他的老师想当然的将他视作中国学生,他却无力阅读中文。他感到维多利亚的英国强盛与文明,中国之衰败与屈辱,并日益将自己的身份与中国连结在一起。


回到新加坡后,他即成为了当地的领袖人物, 24岁就被选为海峡殖民地立法会议员,27岁荣获太平绅士。他也将影响力转变为改革力量,创办《海峡华人杂志》,出任《天南新报》的英文主笔,创办华人女子学校,在自己家中组织了第一个话语学习班,公开催促人们剪掉辫子。他同时是一名医生、学者、立法议员、改革家、雄辩者。他深得英国殖民者的信任,也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,还特意迎娶一位著名福建士人黄乃裳之女为妻。他为自己创造了三重归属感,是大英帝国的忠诚子民、热切的关心着中国命运,还是峇峇的代表人物。


厦门大学文庆亭


他的命运轨迹也与丘菽园交汇。这既因他们的相似理念,都致力于革新中国,启蒙新加坡当地华人社区,也因人际网络。林文庆的岳父黄乃裳,是丘菽园的甲午年的乡试同年,也曾同往北京会试,在百日维新的高潮时刻,正身处北京的黄乃裳“奔走于六君子及讲求新学诸京官之门”。1899年,50岁的黄也移居新加坡。一个紧密的、关注中国命运的小团体随即形成。他们也都分享着康有为对于儒学的理解与现实的政治主张。到了1900年,他们则直接参与行动。新加坡成为这场“勤王”运动最重要的资金筹集地,也因康有为的到来,成为指挥中心。


这也是一场全球性的行动,从檀香山,东京,澳门,到武汉、长沙、上海、广州与桂林,维新者与地下帮派以及海外华人群落,构成了一张人、金钱、信息的世界网络它期望发动起义,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,助光绪皇帝重新掌权,中国重启变法,获得财富、权力与昔日的荣光。这似乎是个恰当的时机,中国的北方正陷入义和团危机,慈禧与光绪正逃往西安,惊恐且无奈地看着入侵者的到来;南方的总督们,不遵从圣谕,反而与列强达成了默契。


《中国内部的危机》正写作于这样一个高度戏剧性的时刻。它被分为三部分,第一部分描述中国改革运动的兴起。他从西方人的到来,激起中西冲突开始,然后描述改革人物的兴起,从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到张之洞、黄遵宪,林称这是伟大领导人诞生的时代。接着,他开始介绍康有为,称其为“百科全书式人物”,他对孔子的诠释,广泛的历史与政治写作,康又怎样赢得皇帝的信任,怎样展开变法,又怎样因满汉矛盾而失败,他也坚信变法并未死亡,只是被暂时压制。


第二部分则是对保守者的分析与批评。其中四个章节给予慈禧太后,她被描述成一个不择手段、贪恋权力与享受的人物,与勤奋、自律、有为的光绪皇帝恰成对比。他也写到了慈禧主要的追随者,李莲英、刚毅、荣禄与端王。宦官李莲英像是个种罪恶的化身,尤其参与到皇帝的迫害中。剩余的三位则是保守、腐朽的满人权贵的代表,除去权力与金钱,他们什么也不关心,他们是排外运动的主要支持者。林也谈论到张之洞与李鸿章,前者清廉与富有学识,却对改革运动态度游移,先是支持,接着反对,他表面与传教士亲近,背地却咫尺义和团。对于李鸿章,他的评价更为宽容。他忠于慈禧,却是改革派的默默支持者,他还违抗慈禧的命令,未去破坏康有为的祖坟。


倘若你是梁启超的读者,很容易看出这些章节,像是《戊戌政变记》的改编,主要叙述与论点都是相似的——它构建了一个以康有为为线索的维新运动,将慈禧与光绪视作黑白两端,还不无种种道听途说的宫廷内幕。事实可能也是如此,因为康有为曾明确期望林来翻译这本书,以帮助外界理解中国政变的原委。梁启超也与林保持着通信,并希望他出任保皇会的一份英文报纸的编辑。流亡中的康梁,日益认识到与外界交流的重要,林文庆则是这种桥梁的最佳人选。


书最后部分聚焦于中国与欧洲的关系,它必定来自林文庆本人的洞见。他的双重教育背景,令他对此感受尤深。他批评西方,因为没有全力支持维新者,才导致了义和团带来的灾难,尤其把矛头指向英国公使窦纳乐,窦不理解康有为的改革、支持保守派。他追溯了总理衙门的历史,相信眼前中国与欧洲的困境,是由于保守派官员的当权。他呼吁列强帮助光绪皇帝重新掌权,正是慈禧的治下导致了血腥的动荡,光绪可能带来一个和平、繁荣的局面,对于外国的商人与传教士皆大有好处。他也为中国作出某种辩护,正是西方的傲慢与不公导致中国的仇外。他建议仍在北京的联军抓住这一机会,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,创造一个新政权。他也将中国的危机放于全球版图中来看待,如果中国无法得到新生,远东甚至整个世界,也无法得到和平。


当这本书在1901年出版时,“勤王”运动早已破产。康有为没有自己吹嘘的那样运筹帷幄,他不仅缺乏计划性,行事更犹豫, 在耗散掉捐款后,起义不仅未能攻城略地,还迅速失败。


丘菽园、林文庆与康有为的关系,迅速冷淡下来。康已前往印度,在大吉岭构思他的大同书,比起现实的政治、军事世界,思想才是他更游刃有余的空间。丘与林则成为了清王朝的敌人。前者曾向两广总督去信表明自己的忠于北京,后者出于某种恐惧与谨慎,在《中国内部的危机》上未署自己本名Lim Boon Keng,代之以Wen Qing。也有某种恐惧。


The Chinese Crisis from Within,Wen Ching (Author)


林文庆继续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某种角色,他成了孙中山的支持者,并看到了共和革命的胜利。他参与了厦门大学的创建,林语堂与鲁迅都成为这个学校的一员。他曾希望用儒家思想来赋予新加坡华人以精神、道德力量,却在1920年代的中国发现,打倒孔家店、追求个人解放,才是时代主流。丘菽园则为康有为的维新运动,散尽了家财,落魄却潇洒地度过余生,仍是东南亚世界知名的文士。


此刻的中国,很少有人知晓丘菽园、林文庆的名字,更不知他们曾这样具体地卷入中国历史。我手上这本《中国的内部危机》再版于2001年版,我时常深感好奇,在新加坡的林文庆是如何观察中国的,是怎样猜测中国内部的困境,又怎样做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的。在很多方面,它似乎一点也不陈旧,仍对当下的中国富有启示。我也很好奇,倘若林文庆看到此刻崛起的中国,会做出怎样的回应。这个中国可以追溯到康梁、孙中山的努力,其结果必定与他们想象的又不同。但一点是确认的,每一代人的激情与挣扎都不该浪费,他们理应被铭记与重估。



大家一周阅读排行

1.郭烁 | 应当毫不犹豫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

2.侯虹斌 | 女性消费里的骗局,最容易受伤的总是乖乖女

3.邓文初 | 重口味的中医:人体入药与道德困境

4.郭墨墨 | 李心草案结论之前,看清这5个关键词

5.吴二棒 | 在中国,有一个奇葩门派叫国宝帮

点击文末在看,帮喜欢的文章冲榜


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安锦:为什么说光绪帝是清朝历史上最悲惨的皇帝?
    他一手抓住孔子,一手抓住君王
    论割韭菜,康有为才是小贵子的祖师爷
    安锦: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?
    历史与非虚构|政府和民间的失败有时未必是一回事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